新冠肺炎疫情擴散為全球大流行,已造成繼
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全球經濟的最大威脅。自2月下旬以降,國際金融市場大幅震盪,各國政府相繼採行各項措施應變。
美國聯準會(Fed)繼3月3日緊急降息2碼,3月15日更一舉降息4碼,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降到0%~0.25%「零利率」水準,上回利率如此低是2011年歐債危機時期,而且歷史上還沒有見過聯準會在2次會議之間做出2次降息的動作。聯準會同時也宣布將啟動7,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(QE)政策,擴大購買資產公債及房貸擔保證券(MBS)。
3月中旬重啟「商業票據籌資機制」,這是金融海嘯期間曾動用的工具,為大企業提供信貸;再推出「一級交易商信用機制」,做為主要交易商的信貸工具;還公布「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機制」,提供最長1年的貸款予金融機構,以維持3.8兆美元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運作。
用心解讀聯準會最近的大動作,可以掌握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與金融的衝擊。很明顯的,它是在傳達「無限制滿足市場資金」的強烈訊號,盡力緩解資金緊縮的壓力,因為聯準會有一項重要職責,是維持基本的市場機能,一旦金融體系承受壓力,就應提供充裕的流動性。2、3月間國際金融市場出現「流動性緊絀」,主要反映在3個面向上。
①以往美股重創時,美國政府公債通常會成為資金避險的標的;然而3月上、中旬卻出現股、債雙跌的異常現象,這意味著投資人不得不拋售手中的公債來套現。
②美國的企業債是一大隱患。目前美國有不少企業的現金流量,沒有辦法償還債務的利息,但仍然能夠靠發債取得再融資,主因就是這十多年來的超低利率,使得美國的「僵屍企業」得以苟延殘喘。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加大,企業一旦週轉不靈,其破產與倒閉所引發的失業潮,勢將惡化整個經濟局勢。
③美國大型企業要求金融業者提供頭寸,爭相用盡信貸額度,商業票據利率因此大幅上升。
面對如此的金融緊絀,聯準會當然必須大舉放鬆信用。但是,當它已把政策彈藥庫最強大的武器都發射了,後續全球經濟局面會如何,主要還是取決於疫情的受控程度,以及各國政府刺激需求的財政政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