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(2020)年11月初美國總統大選,是短期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動向最大的變數。以兩黨的基本路線而言,共和黨過往較低稅率、市場管制較寬鬆的主張,似乎比較有利於股市,使得投資人大多偏愛共和黨執政,這也是過去幾年川普(Donald Trump)主政下美國景氣熱絡、股市頻創新高的一大因素。相反的,民主黨傳統政策例如提高稅率、勞工保護,以及對經濟活動設下較多管制等,多少削減了企業的獲利能力,對金融市場的氛圍比較不利。
不過,這次選舉有新的發展:近年來民主黨內左翼勢力興起,其主張嚴格限制金融業營運、拆分科技巨頭、增加財產稅、課徵碳排放稅等政策,已相繼被拜登(Joe Biden)所採納。外界開始擔心如果他當選,其政策的不確定性,可能會讓市場氛圍轉為保守,對已經上漲半年的美股將有所壓抑。
我們也可從歷史經驗來看,據資料顯示,在民主黨人擔任總統期間,道瓊指數的升幅是共和黨人的2倍,這與一般的印象明顯不同。
美股自3月下旬聯準會(Fed)推出「無限量QE」政策以來,經歷了史上最強的反彈,其未來走勢如何,顯然是美國大選選情的風向球。事實上,自1984年以來,股市一直準確預測誰將贏得美國總統大選,當標普500(S&P 500)指數在大選前3個月上漲,執政黨就能獲勝,美國公債殖利率與美元走勢,以及國際油價及金價的變化等,都是後續觀察美股動向的重要指標。
至於經濟對選情的影響,自二戰以來歷次的美國總統大選,除了主動退選的福特總統外,僅有卡特與老布希總統未能連任,兩人任內分別面臨石油危機爆發,與冷戰軍備競賽遺留的龐大債務,導致美國經濟嚴重衰退。大體上,只要任內經濟表現穩定,多能順利連任;而現階段美國經濟復甦則取決於3大因素,包括疫情發展、聯準會的貨幣政策,和國會的刺激方案等。
當然,投資人不能只聚焦於大選選情因素,同樣也要關注可能持續影響未來情勢的宏觀議題和事態發展,包括疫情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、美中經濟持續脫鈎、美國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,以及企業回購股份壓力等影響。